高風險族群需謹慎評估
隨著現代醫療技術進步,人工植牙已成為缺牙患者重建口腔健康的重要選擇。然而,並非每一位患者都能順利完成植牙療程。根據臨床統計,部分患者在植牙過程中出現失敗,甚至產生嚴重併發症。專業牙醫師指出,造成植牙失敗的原因眾多,其中以全身性因素居多,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或特殊體質的患者,更需特別注意。植牙失敗的五大主因
- 糖尿病與血糖控制不良
理想值約落在4%至6%,若超過8%則顯示血糖控制不佳,血糖未妥善控制會導致血管硬化、循環不良,傷口癒合速度變慢且感染風險升高,同時也會影響骨質新生,降低植體與骨頭的結合能力。因此,糖尿病患者務必在血糖穩定後再接受植牙手術,以確保療程安全順利。
糖化血色素的標準範圍怎麼看?
狀況分類 | 指標範圍 | 說明 |
正常 | 4.0%~6.0% | 表示血糖控制良好 |
糖尿病前期 | 5.7%~6.4% | 有發展為糖尿病的風險,需注意生活習慣 |
糖尿病診斷標準 | ≥ 6.5% | 通常會被診斷為糖尿病 |
控糖目標 | < 7.0%(甚至 <6.5%) | 糖尿病患者應維持在此範圍以降低併發症風險 |
- 心血管疾病及抗凝血劑使用者
患者應於植牙前主動與內科醫師溝通,討論暫停或調整藥物的最佳時機,以避免術中出血不止或術後傷口裂開,影響癒合效果。此外,術後過度腫脹也可能使傷口復原困難,需謹慎評估治療規劃。
- 化療/放射線治療病史
若曾接受頭頸部放射線治療,且累積劑量達6000cGy以上,因顎骨血流受損,植體失敗率明顯上升,甚至可能導致骨壞死、下顎骨骨折。此類患者須進行更嚴格的術前評估,必要時搭配高壓氧治療,分階段進行手術,以降低併發症風險。
- 骨質疏鬆及相關藥物影響
因此,患者在植牙前應如實告知所有用藥情形,由醫師進行專業判斷。
- 營養不良與生活習慣
針對磨牙患者,醫師建議可配戴咬合板或施打肉毒桿菌,減少咀嚼肌施力,降低植體損傷。
其他特殊風險族群 服用免疫抑制劑(如類固醇、Cyclosporine A)患者,因免疫力及骨質密度下降,植牙失敗率也會提高。
高風險族群需謹慎評估
專業醫師強調,植牙雖然技術成熟,但並非人人皆適合,患者應主動提供完整的健康資訊,讓醫師做出最安全的治療規劃,才能有效降低植牙失敗風險,重拾健康自信的笑容。本療程須經專業醫師評估與規劃, 實際成效依個人牙齒狀況而異,請與醫師討論合適方案